石小滿石小滿1955年3月1日出生于北京市,有一個演劇氛圍濃厚的家庭。父親石羽是中國文藝界的資深前輩,早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就投身話劇表演事業(yè)。受父親的影響,幾乎還在襁褓中的石小滿,就由“叔叔”,“阿姨”們懷抱著走上舞臺,在《娜拉》,《抓壯丁》等話劇里,出演個“小不點”的角色。如此這般耳濡目染,使其幼小的心靈就與表演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當《革命家庭》轟動中國時,石小滿那機靈可愛的小臉蛋,也隨之永久地“定格”在觀眾們的腦海里。旋即,他又在《南海潮》,《大李,小李和老李》,《小鈴鐺》等故事片,喜劇片里,成功地塑造了“貓仔”,“小虎”,“小滿哥哥”等不同時代的少兒形象。在掌聲,鮮花簇擁的同時,周恩來總理曾多次親切地把小滿抱在懷里。尤其是1963年,被中國著名導演謝添挑中,出演的由謝添執(zhí)導的中國首部人偶合拍影片《小鈴鐺》,1964年首映時在中國風靡一時。9歲的石小滿也因此成為中國的一個天才童星,家喻戶曉。1980年,該劇獲第二次中國少年兒童文藝創(chuàng)作一等獎。石小滿文革時期,石小滿和其他的孩子一樣下鄉(xiāng)勞動,到黑龍江省的某農(nóng)場務農(nóng)。在這塊肥沃的黑土地上,他揮汗耕耘,一干就是7年;以后又穿上軍裝,在軍營里“摸爬滾打”了6個春秋。粉碎“四人幫”之后,石小滿出演過電影《甜蜜的事業(yè)》,后下海經(jīng)商,歷盡坎坷,幾經(jīng)周折當了一個時期的“老板”。之后,還是謝添找他拍戲,才把石小滿從部隊借了出來,讓他重返銀幕。成人以后的石小滿拍戲并不多,只在電影《路漫漫》,《小樓風景》等影視片中亮過相;直到電視劇大行其道后,石小滿又再度回歸人們的視線,參演了電視劇《九九歸一》,尤其他在《大宅門》中扮演的人販子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2004年還在電視劇《呂梁英雄傳》中扮演過女主角的父親,一個老漢奸。
追憶父親石小滿父親石羽著名演員石羽是石小滿的父親,盡管在外地拍戲的石小滿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后火速回京,但回家后的他面對的依然是“人去床空”。石羽,著名電影,話劇表演藝術家,中國第四,五,六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副院長。2008年2月25日8時50分,93歲的石羽老人慈祥的離開了人世。從電影《風暴》到《大團圓》,從《革命家庭》到《小城之春》,石羽老人將一個又一個的經(jīng)典形象留給了中國銀幕。而在兒子石小滿的記憶里,父親教給自己最多的不是演技,而是做人,做學問。石羽經(jīng)常告訴石小滿要多學,一個是要多看書,再一個是要多去觀摩,多去看人家的表演。要去研究一下,琢磨一下他怎么會在觀眾心目中覺得好,怎么在觀眾中覺得壞。石小滿四歲時便與父親石羽在電影《革命家庭》中同臺飆戲。父親石羽的初衷是希望能跟他兒子石小滿在里面有一點合作。那個時候片中革命的這些角色都有人了,就給了他個的角色:你就來個革命黨軍官,審問于藍吧。石羽演完這個就有點后悔,你看我兒子演一個小革命,我這來一個反動派。石小滿從小心里對他父親就很崇拜,很維護。石羽在電影《小城之春》中扮演一個極具封建舊思想的青年戴禮言,而片中有一出戲是他妻子背著他和另外一個青年約會。所以當年幼不懂事的石小滿看到這場戲時,一度還為父親憤憤不平。石小滿在追思父親時表示,父親石羽是他的一個楷模,父親一生做人,做戲,都是值得他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