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大衛(wèi)·赫伯特·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通常寫作D. H. Lawrence,1885年9月11日-1930年3月2日),20世紀英國作家,是20世…"大衛(wèi)·赫伯特·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通常寫作D. H. Lawrence,1885年9月11日-1930年3月2日),20世紀英國作家,是20世紀英語文學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爭議性的作家之一。主要成就包括小說、詩歌、戲劇、散文、游記和書信。\r\n\r\n勞倫斯出生于英國諾丁漢郡的煤礦小鎮(zhèn)伊斯特伍德,是家中第四子。父親阿瑟·約翰·勞倫斯(Arthur John Lawrence)幾近目不識丁,于布林斯利煤礦場(Brinsley Colliery)當煤礦工人;母親麗蒂亞(Lydia)則來自中產(chǎn)階級家庭,當過教師,后來因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而不得不到飾帶工廠打工。勞倫斯于其出生地長大,他出生的大廈位于伊斯威特鎮(zhèn)維多利亞街8A號,現(xiàn)在是勞倫斯出生地博物館(D. H. Lawrence Birthplace Museum)。勞動階層背景和父母惡劣的關(guān)系成為他早年著作的創(chuàng)作來源。許多人均誤以為大衛(wèi)·赫伯特·勞倫斯和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T. E. Lawrence)有關(guān)。\r\n\r\n勞倫斯于1891年至1898年就讀寄宿小學(Beauvale Board School),并成為該校首位奪得郡議會獎學金的學生,升讀諾丁漢高等中學,并于1901年畢業(yè)。畢業(yè)后,勞倫斯于海伍德(Haywood)的手術(shù)儀器工廠當初級文員,三個月后患上嚴重肺炎,只好離職。1902至1906年,勞倫斯于諾丁漢大學接受教師職業(yè)培訓。起初,他在自己家鄉(xiāng)教授礦工的孩子。后來他重返校園接受教育,并于1908年取得諾丁漢大學頒發(fā)的教師資格證書。\r\n\r\n在克羅伊登執(zhí)教期間,勞倫斯開始在《英國評論》發(fā)表詩作,勞倫斯的短篇小說《菊花香》亦見于這本雜志上,并在倫敦引起了反響。這是勞倫斯作家生涯的開始。1910年,勞倫斯出版了首部長篇小說《白孔雀》,不久母親病逝。有傳聞?wù)f勞倫斯為了減輕母親病重的痛苦而故意加大她服藥的劑量。勞倫斯和母親關(guān)系非常親密,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兒子與情人》(1913)曾引發(fā)西方評論界關(guān)于“戀母情結(jié)”的巨大爭議。母親離世成為勞倫斯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點。\r\n\r\n母親去世后,勞倫斯肺炎復發(fā),病情很快惡化成肺結(jié)核,他最終也因此病離世。身體稍微痊愈的時候,他便決定徹底放棄教師職業(yè),轉(zhuǎn)當專職作家。1912年,勞倫斯和諾丁漢大學現(xiàn)代語言學教授的妻子弗麗達·馮·里希托芬私奔至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兩人返回英國,并于1914年7月13日結(jié)婚。一戰(zhàn)中德國和英國交戰(zhàn),因此勞倫斯夫婦活于官方監(jiān)視下,生活非常貧困。1915年,勞倫斯最優(yōu)秀的作品《虹》一出版就因內(nèi)容淫穢而被禁。他們甚至被指控在康沃爾海岸向德國潛艇傳送諜報信息。\r\n\r\n戰(zhàn)后,勞倫斯開始了他的所謂“原始朝圣”計劃。他偕同妻子離開英國四處旅行,此后一生僅短暫回國兩次。他們旅行的足跡遍布法國、意大利、斯里蘭卡、澳大利亞、美國和墨西哥。他曾夢想在新墨西哥建立一個烏托邦式的社區(qū)。他在新墨西哥居住了幾年后,卻因肺炎復發(fā)而不得不回到歐洲,并開始寫作《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這套日后風靡歐洲的小說,最初只在佛羅倫薩以私人名義出版。\r\n\r\n1930年,勞倫斯死于法國濱海阿爾卑斯省旺克。遺孀則返回他們曾經(jīng)居住過的新墨西哥。不久以后,她把勞倫斯的骨灰也埋葬在那里。"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