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音圖冊17歲時,岑寧兒獨自離開香港前往加拿大留學,畢業(yè)于加拿大約克大學藝術(shù)系文化研究學士。畢業(yè)后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工作,擔任舞臺劇助理一職,因為參與音樂劇的緣故,結(jié)識了李宗盛。受到李宗盛的賞識,鼓勵她做音樂,還邀她去自己的工作室寫歌,和許多做音樂的人“混在一起”,在此期間,岑寧兒去過爵士酒吧唱歌,唱過demo,做一切和音樂有關(guān)的嘗試,專輯的大多數(shù)歌曲也是在那時積累完成。結(jié)束北京生活后,岑寧兒返回香港,在家鄉(xiāng),她開始了專業(yè)演唱會合聲的工作。
演藝經(jīng)歷2008年4月,岑寧兒作為劉美君的和聲,出現(xiàn)在“大開色戒演唱會”。5月,岑寧兒作為盧冠廷“2050演唱會”的嘉賓,和盧冠廷登臺共唱了一曲《一生所愛》。2010年,岑寧兒得到陳奕迅賞識,在其“DUO演唱會”上擔任和聲,并獨唱《TheEndofTheWorld》。2010年夏天,岑寧兒前往中國臺灣發(fā)展,在創(chuàng)作平臺“街聲”陸續(xù)發(fā)表自己創(chuàng)作的歌曲。2011年3月,岑寧兒為蔡健雅的“Tanya&theCities”演唱會和聲。7月,為“MusicIsLive2011”演唱會和聲。8月,為方大同的“KhalilFong15LiveinHongKong”演唱會和聲。9月,岑寧兒與陳奕迅為香港麥當勞廣告唱出《Youarethesunshineofmylife》。11月,為楊千嬅的“MinorClassicsLive”演唱會和聲。在林海峰的EP專輯《SomethingScary》里,岑寧兒被邀請作為作品《玩的Spooky的》的Feat。岑寧兒,陳詠謙等人組成的“張山”合唱團2012年3月,為盧凱彤的“EllenandtheRipplesBandVLive”演唱會和聲。10月,為何韻詩的“HoccMMTLive2013HK”演唱會和聲。12月,為容祖兒的“JoeyYunginconcert1314HK”演唱會和聲。2013年8月,岑寧兒為蔡健雅的“Tanya&theCities”演唱會和聲。在2014年的“ProjectWao-WomenAsOne女生團結(jié)音樂節(jié)元年-香港站”上,林憶蓮邀請岑寧兒同臺合唱。12月5日,岑寧兒推出首波國語單曲《哪里》。同年,岑寧兒還在爵士風格的作品《美麗故事》里和鐘氏兄弟有過合作。雜志照2015年1月,岑寧兒發(fā)行首張正式專輯《Here》,手工限量版2000張一天之內(nèi)就被香港歌迷全部預訂一空。12月16日晚,第16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于廣東順德演藝中心落幕,岑寧兒入圍最佳國語女新人與最佳國語女歌手兩項大獎,最終憑首張專輯《Here》獲得最佳國語女新人。2016年4月16日,“華語金曲獎”組委會在長沙公布了華語金曲獎2016專業(yè)獎項提名名單,岑寧兒獲得年度最佳國語女新人提名。2017年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粵語歌曲《銀白發(fā)》岑寧兒,林二汶。專輯海報2018年岑寧兒于11.24-25日在香港旺角麥花臣場館連開兩場《NothingisUnderControl》演唱會,并拉開《NothingisUnderControl》巡演,于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東京,成都,南京,杭州,臺北城市舉行。2019年第30屆臺灣金曲獎入圍“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及”“最佳專輯制作人獎”。2019年9月21日岑寧兒臺北TICC首次在國際會議中心開唱,吸引近3,000位樂迷進場,也是岑寧兒《NothingisUnderControl》最終場。生活照宣傳照演出照
在香港出生成長的岑寧兒,父親岑建勛,母親劉天蘭都是香港文化界人物。其父岑建勛是港片的愛好者,其母劉天蘭是形象顧問,擔任過《東成西就》的服裝設(shè)計,并且有過藝人的經(jīng)歷。不過,在岑寧兒出生后沒多久,其父母就離異。
雜志訪問岑寧兒的入行并不算太曲折,而在音樂道路上,也一直有著很多伯樂相助。岑寧兒擁有磁性暖意的嗓音和濃厚文藝氣息。岑寧兒同樣不像一般歌手那樣,是用唱的方式去錄制一首歌,所以總免不了唱與歌之間的隔閡,距離和生硬感。聽《明天開始》里她自由靈動的歌聲,既像是岑寧兒與自我的對話,又像是你聽到了她同步創(chuàng)作的一種時空還原。在《光之翼》里,岑寧兒呈現(xiàn)出一種完全不同的內(nèi)斂氣質(zhì),尤其是呢喃的即興吟唱,更是充滿了戲劇的張力,比起有些翻唱的那種狠力,更有一種彌散蔓延的侵蝕效果。在多倫多,北京,香港和臺北多地生活的個人經(jīng)歷,再加上能夠在英語,粵語和國語等不同語言模式中進行思維切換,也讓岑寧兒的歌聲和創(chuàng)作,都有著一種開放的格局。這種開放,就是體現(xiàn)在聲線的自然和自由,那種不拘一格的吟唱,也突破了華語流行音樂那種公式化的詞曲結(jié)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