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馬伊琍離婚前的朋友圈曝光,獲得一致點贊
“且行且珍惜”走到了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文章被曝出軌五年之后,文章、馬伊琍離婚的消息在上周日引爆微博。兩人的離婚感言,也是相當理性、體面了。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截圖
很快,就有網友總結了文章、馬伊琍和女兒間的互動,發(fā)現兩人一直努力為女兒們提供有愛的成長環(huán)境。一家四口曾多次一起出游在街上被偶遇,兩人還被拍到過全程陪伴女兒參加舞蹈比賽:
圖片來源:網絡
即使在宣布離婚前,兩人在朋友圈仍有互動。
圖片來源:網絡
“要分開了,承認愛過、不論對錯,依然親情守候;對于兩人以前愛情的結晶,也采取理性、負責的態(tài)度。”兒童心理學專家表示,在當下的年代,人們對婚姻的態(tài)度越來越理性,離婚固然是迫不得已,對兩個成年人的感情來說卻未必不好。
不過,作為一個完整的家庭,
如果夫妻關系出了問題,
對孩子無可避免地會產生影響和傷害。
但通過父母的努力,
這種影響可以降到最低。
從文章、馬伊琍對離婚事件的處理來看,
是非常理性的,
有值得借鑒之處。
良好的夫妻關系
是家庭健康的“定海神針”
專家表示,家庭是兒童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和諧的家庭關系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孩子才能夠順利成長,有利于孩子保持心情愉悅、充滿愛心,形成自信、自尊、開朗等積極的個性特征。
而良好的夫妻關系是一個家庭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定海神針”。孩子通過父母的關系來學習人際交往模式,父母良好的夫妻關系,孩子也會對婚戀有美好的向往,孩子健全的性格、健康積極的心理與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市婦兒醫(yī)療中心心理科主任醫(yī)師查彩慧博士舉例,香港老一輩影星謝賢、狄波拉在離婚多年后,一直保持良好關系,甚至各自攜帶新的另一半舉行家庭聚會,而他們的兒子謝霆鋒在長大后盡管也遭遇離婚,但在離婚的處理上仍然是非常理性的。
反之,如果夫妻關系不穩(wěn)定,比如經常爭吵或者一方過度的強勢,甚至出現暴力的情況,那孩子在一個緊張、沖突、不安、壓抑的家庭氣氛中成長,也會造成孩子的性格偏離,比如不合群、敏感、性格暴躁、膽小怕事、情緒壓抑等,年幼的孩子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事或者擔心父母怪罪自己,逐漸變得膽小、自卑、懦弱。
在市婦兒醫(yī)療中心心理科門診,不時會接診到父母關系出問題后精神心理出現問題的孩子。
1個月前,查彩慧接診了一個9歲男孩,原本個性開朗、成績優(yōu)良,但自從母親懷疑父親有外遇開始,家中長期爭吵不休,父母無心照料孩子,孩子逐漸沉迷手機游戲,成績一落千丈,玩手機被拒時反應強烈,說:“你們反正要離婚了,你們都不用管我了”,甚至揚言“不如死了算了”。有一次被媽媽沒收手機后,還拿刀威脅媽媽,來就診前已經發(fā)展到不愿去上學、在家不學習,常玩手機到深夜,直至困倦不堪,父母因此后悔不迭。
副主任醫(yī)師歐婉杏也接診過一個11歲的孩子,因為拔毛癖,頭部有1/3都是禿的,家長用各種方法都無法讓她改變。
據家長說,孩子以前學習很好,人也樂觀,就是這一年多性格變了,然后出現了拔毛的行為。在單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孩子哭泣著說好煩,不想學習,有時甚至想結束生命。
因為爸爸媽媽老是吵架,每次他們吵架的時候她都不知道怎么辦:好想勸,因為怕爸爸媽媽吵得太厲害會離婚,但是又不敢勸,因為她怕她勸的時候父母會把憤怒發(fā)泄在她身上,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面,等他們自己結束。她希望自己學習好,表現得更乖,讓父母開心,讓他們減少吵架,可是她越想做的更好,越達不到,自己也越來越苦惱,繼而養(yǎng)成了拔頭發(fā)的行為。
做到這5點 別當孩子面爭執(zhí)
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夫妻間的日常沖突在所難免。廣州醫(yī)科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吳翠萍認為,夫妻之間無法保證在孩子面前遮掩所有的沖突時刻。所以重點的不是回避孩子在場,而是展現夫妻之間處理沖突的能力。
對于長期存在的分歧,好的夫妻關系學會把問題懸而不論,還能幽默調侃它,依然可以擁有比較高質量的伴侶關系。比如,喜歡社交的丈夫會調侃宅家的太太說:她就像一只老母雞把小雞們保護得極好。
對于可以解決的問題,美國心理學家約翰·高德曼提出5條建議:
確認你的討論是以一種溫和的方式開始,而不是以苛刻的方式
學會有效地使用感情修復嘗試
注意情緒高漲時的表現
學會如何妥協(xié)
變得越來越能容忍對方的缺點
如果夫妻雙方能夠遵從以上5個原則面對可解決的問題,就不害怕沖突會干擾婚姻,也不會害怕對孩子造成消極影響。孩子也可以學習合適的父母解決沖突的方式,將來應用到自己的婚姻模式之中。
但是,如果無法做到這5個原則,專家認為,夫妻間的爭執(zhí)應該在孩子面前回避,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攻擊、指責,避免把孩子牽扯進各自的利益關系中。
“當真的是出現問題的時候,商議好一個適當的孩子不在場的時間,夫妻倆進行單獨的協(xié)商或者討論,當然也可以請你們認為權威的親屬或者朋友介入,但是不要孩子加入。在孩子面前,應當有的正常家庭功能,作為爸爸的責任、作為媽媽的責任是應該不因受夫妻間的關系和問題影響的。”歐婉杏說。
離婚了 依然可以做一對好父母
當婚姻真的走到不可挽留的地步,是否告訴孩子、怎么告訴孩子,是每對父母必須考慮的。
吳翠萍表示,在中國的國情中,因為父母怕傷害到孩子或者對孩子成長影響太大,大多數的父母離婚都會瞞著孩子,不會事前跟孩子商量或者咨詢孩子對父母婚姻抉擇的看法。
“然而,如果父母已經走到離婚一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在這個‘冰凍‘的過程里已經被深刻地影響到,而離婚只是最后一個儀式。長期破裂的夫妻關系早已影響孩子的成長。”她認為,一般來說,孩子到了學齡期,父母都可以跟孩子說清楚夫妻為什么分開。
“對于家庭里的每一個人來說,離婚都是非常艱難的一段時期。毋容置疑,父母離異對孩子有負面的影響是肯定的。家長因為擔心孩子不能接受或者擔心孩子有大的情緒反應甚至過激行為而隱瞞離婚的,不在少數。但理性處理,可以使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查彩慧表示,應該選擇合適的時間,由父母親自與孩子談父母的離婚事件,“有些家長請求醫(yī)生或者其他親戚朋友來告訴孩子,這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歐婉杏也建議,假如夫妻要分開,其實不應該向孩子隱瞞,要根據孩子現有的年齡和他的理解力,簡單讓孩子了解事情的結果,比如:因為爸爸媽媽之間出現了問題,所以爸爸要離開在外面住,媽媽留著陪你,但是爸爸答應每個周末他都回來,或者每天晚上他都會給你通電話。
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動讓孩子知道,離婚后爸爸媽媽對只是相處的方式變化了,各自對孩子愛及責任不會改變。
比如你們會盡可能的陪伴他,和他聊天,跟她娛樂,關心他的學習,參加他學校的家長日,你們也有設定的家庭日,共同的一些家庭活動。這些種種,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沒有分開前同樣的愛的家庭的感覺。
另外,為了降低對孩子的影響,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或者數落對方的不是。因為無論事實如何,對方都和你一樣,是孩子最親的人,這么做不僅不會增加孩子對你的同情感,反而會讓孩子對家庭的失望,仇恨。
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你的樂觀、堅強、自信,雖然婚姻破裂、夫妻分開,但是你一樣是陽光、積極樂觀的,你的良好的榜樣,影響著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成長。
雖不能做夫妻,但是兩方依然是孩子生身父母,這是永遠不可能改變的,離婚后依然可以做好一對合作的父母,對孩子盡責任,友好商量孩子撫養(yǎng)事宜。
來源:健康有約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伍仞
醫(yī)學指導/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心理科主任醫(yī)師查彩慧博士、副主任醫(yī)師歐婉杏,廣州醫(yī)科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吳翠萍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