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是用網(wǎng)絡連載的方式寫出的人間煙火
1月28日,番茄文化客廳:《繁花小說與敘事藝術的勝利》主題座談會在上海舉辦。
作為數(shù)字閱讀平臺番茄小說推出的一檔文化對談節(jié)目,本次座談邀請了電視劇《繁花》聯(lián)合導演程亮、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作家btr、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張屏瑾等四位嘉賓,就《繁花》的火熱,探討了作品在文學與影視敘事不同路徑下的魅力。
事實上,當年《繁花》于文學界已經(jīng)掀起過一輪討論,這一次,借助劇集《繁花》的播出,金宇澄的作品再度進入到大家的視線范圍之內。作為《繁花》的出版方,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表示:一部電視劇,對一部書的帶動,是無法估量的。在《繁花》劇集上線后短短不到20天的時間,就帶動了將近30多萬冊銷售。而且這個數(shù)量還在不斷地往前奔涌,可以說是后勁十足。
同時,《繁花》這部作品在數(shù)字閱讀領域的增長也非常明顯,在數(shù)字閱讀平臺番茄小說上,其最高達到了超過百萬人在讀。
金宇澄老師在論壇上開始寫的時候,他的ID名就叫獨上閣樓。因為帶著上海話的方式去寫,剛寫了一兩段,就有人開始回復。很快金老師就發(fā)現(xiàn),有的段落讀者不斷地回帖,有的段落讀者反映沒那么好,他就開始有意識地做調整,就這樣前前后后,直到最終出版,總共寫了30多萬字這是非常網(wǎng)絡小說的寫作方法。而那些論壇讀者的回應以及鼓勵,也是他認為自己當初能夠寫下去最重要的一點。李偉長在座談中介紹,所以金老師后來花了很長時間把論壇網(wǎng)的那部分重新結構化、人物化,把事件、時間做了調整。我們會看到,在他的故事里兩條時間線一直在穿插,呈現(xiàn)一章疊一章的結構。
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
無獨有偶,時間是作品中呈現(xiàn)得最為復雜的部分,也是座談中嘉賓們提及最為頻繁的一個詞。顯然,無論原作還是劇集,《繁花》都成功地復現(xiàn)出屬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記憶中的那段時光。
70年代、80年代的東西是很穩(wěn)定的,時代的烙印、世界的形象都是穩(wěn)定的。90年代正好是一個各種元素雜陳的時間段,非常復雜。90年代的畫面,在時光沉淀下來以后,會呈現(xiàn)出更奇妙的沖突感。據(jù)程亮回憶,王家衛(wèi)導演在拍攝的過程中花了大量的心思去還原當年的場景。
比如外灘27號的辦公室。我覺得自己沒有見過這么精細的景,這個景里面所有的圖章,所有東西的復刻,幾乎完全是當時外灘金融機構里能夠有的一切。
電視劇《繁花》聯(lián)合導演程亮
他表示,導演的工作非常細致,不僅請來當年外灘27號的五朵金花中的幾位,還在現(xiàn)場請了許多上海電影制片廠的老職工作為顧問,為了一個痰盂的木柄,可以停下拍攝,讓木工師傅現(xiàn)場復刻。正是通過他們對這部作品進行不斷地調試和打磨,才呈現(xiàn)出這樣一個個鏡頭??梢哉f這部影視劇集也是依靠時間堆積起來的。這種呼吸、這種質感是不一樣的。
作為一個上海人,這個片子觸動了很多我們對1990年代的記憶。90年代正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時候,很多東西如果不說、不寫、不被影視記錄下來,可能我們早就忘記了。btr也表示,書與劇集,通過不同的方式將人帶回到了過去。整個生活場景,有一種天然的熟悉感。
作家btr
而張屏瑾則從那一時間段社會變化的角度分析了作品。她認為,從阿寶到寶總的變化,把那幾年上海的都市文明與我們整個社會轉軌的節(jié)奏體現(xiàn)了出來恰恰在那幾年,社會呈現(xiàn)井噴式的發(fā)展,各種東西都在進入、各種記憶都在復活、各種夢都開始放飛《繁花》提供了那個時代新出現(xiàn)的一些征候,這部作品里既有從至真園的三樓看下去的人,又有從三樓往上眺的,還有從底層往上仰視的,各種各樣階層人物形象都已出現(xiàn),供我們去回憶、去想象、去感受那樣一個時代。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張屏瑾
正如李偉長評論所說:10年前的《繁花》是一個《繁花》的故事,10年之后的《繁花》是王家衛(wèi)和金宇澄的雙劍合璧。
如今的《繁花》就像一個宇宙,以豐富的想象空間,給我們提供了無數(shù)走進它、談論它的角度。一個轉身、一個回眸包括里面穿插的57首經(jīng)典老歌,都為人所津津樂道。而在劇集之外,回歸到這部作品,它應該是一部值得去講述的、值得被賦予想象的所有人的故事。
評論
- 評論加載中...